烟火

困难中的一点欢愉

  孝顺这一品德,无论是处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会去赞扬它。生活在四川一小农村的孝先更是将它融入了血液之中。受一代人又一代人的熏陶,虽然只有很短的一段学堂经历,孝先依然明白自己名字的深刻含义—百善孝为先,且将它实施于具体的行动中去。

  孝先父亲只需要花几块钱为自己将来的儿媳去办结婚证,便可以在古稀之年见到自己的大儿子成家了,但是他却没有。孝先正在幻想将来的生活美梦之时,被自己的父亲给拉回了现实。或许大家都在疑问,身强力壮的孝先,难道不能自己出这区区的几块钱吗?其实是有能无力的,孝先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过好光景,但是他还要为自己的父亲和两个弟弟考虑。母亲因病去世很早,以前家里全靠父亲支撑,现在佝偻着背的老人家仍然每天上地下田,不敢懈怠。所以,孝先无论是卖粮食,还是外出帮工,所劳所得,全部如数交给了自己父亲保管和支配。孝先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“抓住土地和钱,我们才活得下去”。孝先以前只管挣钱挣粮,他相信支持自己的父亲。可他现在确实是犯了难,他真的很想和那位大眼汪汪的邻村姑娘一起过日子,但是父亲却绝不同意出这几块钱,说“你年纪还小”。无法,他是不会为了外人,去违背自己的父亲的,便说再等等吧。在劳碌之下,孝先平息了心境,半年过去之后,却又来了另一个噩耗。

  路过的一个老汉看见孝先父亲在地里扶着锄头一动不动,以为他在休息,便招呼了他,可是没有回应,老汉知道孝先父亲虽年纪已大,但眼耳依然精明,便开着玩笑走过去查看,只见孝先父亲眼睛已经闭上,鼻孔留有血渍,双手依然紧握着锄头。不一会儿,孝先父亲死在地里的消息便在全村传开了。孝先在得到消息之后,也哭嚎着,从十几里外的采石场回家了。上着初中的二弟也带着读小学的满脸泪痕的三弟回家了。几间土屋内外占满了乡亲们。正直秋冬换季之时,围着父亲的三兄弟之中,只见三弟才有一套完整的衣服,就连老去的父亲也只有一件挂着一点棉絮的破袄子。在当时的小山村里,大家的日子都过得贫苦,即使如此,在场众人也无不感叹,这一家四口过的到底是什么样的难日子。一共四间土屋,厨房里只有四副碗筷,一口锅,但所用的柴火倒也是放的整齐。父亲一个房间,里面还有一个用砖石筑起来的粮仓。兄弟三人两张床一个房间。喂养畜牲的地方和厕所在一起。因为家里除了桌子板凳,和两个水桶,就没有其他什么物件,家里反而显得整洁,但又不免使人难受压抑。

  打开了孝先父亲房间里的粮仓,长辈们都在点点头后说,卖掉这些粮食来准备丧葬,孝先却说了不字,因为他知道这些粮食父亲是万万舍不得卖掉的,粮食是父亲的一切。在替二弟三弟,用手抹干净了鼻涕眼泪后,孝先去到了父亲的房间,从父亲的床下取出了一个木头箱子,再把粮仓一块松动的砖头取下,从里面又拿出了钥匙,打开箱子之后,人们的眼睛都看得一动不动,里面不同面值的钞票放得整整齐齐,约摸有两千元。而后人们又陷入了另一种震惊之中,这父子俩是如何做到的呢?父亲能存下这么多钱,也不肯为半年前儿子的婚事出几块钱,里面也有孩子的一份啊,这又是一户不要彩礼的人家。儿子也傻,明明知道父亲的钱放在这里,也没有产生一点想法,而在自己的父亲去世之后,才将其取出来。也幸有这些存钱,孝先将自己父亲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,没让人家看了难堪。

  把父亲的丧事按礼俗走完之后,孝先还是早出晚归的去到了采石场,但眼神中丢了几分神采,他的心里苦啊。凭自己的一身力气,供养自己的两个弟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,而且父亲还在的时候,特别是临别之际,也常常嘱咐于他,他是一定要做到的。将来呢,自己现在可以将那位爱慕的姑娘取进家门了,可是压力也无穷的变大了。二娘,在母亲去世之后,视如己出的照顾三兄弟的婶婶,帮孝先出了主意,先将老婆讨回家,再考虑后面的事情。孝先也就没纠结,带着剩下的存钱,三步做两步地寻自己的爱人去了。

  其实,去采石场的路也可以借道她家门前,孝先带着愧疚,竟很久没有踏过。这一次,没了父亲的约束,他即使心脏狂跳,也一往直前。二娘在家等着好消息,甚至又给邻居夸起了,这个姑娘多么的水灵,多么的和孝先般配。大伙都在等着这迟来的喜酒。见孝先迟迟不归家,大家的热情也就更高了,都认为在那已经上了桌吃了饭,再回家哩。他确实会是一个好女婿。陪孝先回家的,是含着棒棒糖,放学的三弟,二弟已经开始住校了。晚饭过后,二娘和好奇的众人也连续的来到了孝先家,他们只是觉得这家干干净净的,布置起来很方便,现在可没有人怀疑他这家的物质基础了。孝先看到众人,也明白什么意思,二娘走上少来低头轻语,孝先却大声地说,“父亲说的没错,我年纪还小”,接着便以弟弟要学习为由,把二娘连同众人请出了家门。关上门后,孝先腿软了下来,顺着门板滑坐到地上,用手低头掩面。三弟不知何由,又敬畏大哥,只好乖乖的,在煤油灯下写作业。无论是父亲,还是大哥,三弟知道他们是不会吝啬他和二哥的读书成本的。

  到了姑娘的家门后,她的父亲也看到了孝先,但却转身进了家门。这个女婿是自己定的,他们在帮别人修房子时相处过一段时间。他看到年轻的孝先,气力好,手上活一流,为人也老实,活干的多不说,连主人家多给的工钱也不要。把自己唯一的孩子嫁给这么个邻村小子,谁说也不赖。他领孝先在家吃过饭后,女儿也喜欢这个汉子,孝先走后给父母点了头。后来半年,孝先常常来这,因为他也对这个能顶半个家的姑娘入了迷。周围的人也对他们在一起劳动习以为常。

  到了谈婚论嫁的日子,他对孝先第一次摇了头。没想到自己都不要彩礼了,这亲家公也不肯出这几块手续费。他对孝先和他家已经很了解了,知道他啥都听他爸的。他一再让孝先去他父亲那里取出钱区区几块钱来,这也算个考验,免得自己女儿嫁过去后因为这个傻小子在家争不了气受苦。可是孝先实在是不会违背自己父亲的,也只好告诉姑娘她家很快就可以去办手续领证了。那时,无论什么人家都要讲究个名正言顺。孝先,人家,时间,时代都不会等你太久啊。你孝,别人也在笑,嘲讽的笑,可惜的笑,怜悯的笑,,,,,,后面孝先偶尔去姑娘家里帮帮忙,再后来因为采石场的活忙,加上那份惭愧,就也不去了。

  今天,孝先跟着进了门,却没有发现那位日思夜想的人儿,连她的房间也上了锁。她的父亲也给孝先解释了,她听了去广东的人家发财的故事,也不久前出发了,是和同村的一个小学男同学去的。虽然孝先得做法有失恰当,自己放任女儿也不妥,女儿的能力他知道,但和一个男人一起走就有失光彩了,尽管有所交代,可离开了家谁也管不住谁。他知道,在听了别人的故事后,女儿的心就发生了变化,以前还会在门前望望自己钟意的汉子,后来就对发财的故事更加着迷,巧合的是这段时间孝先也没来过。自己也懊恼啊,女儿想出门看看,是件不能阻拦的事,可又不能耽搁孝先,现在可有些媒人盯着他呢。一番思索过后,也只好三两句后把孝先打发走,他知道见过世面的女儿是回不了头的。

  出门后,孝先焉头耷脑的走到了一块大石头上躺下了,他想哭却没有泪水,只能把眼睛瞪着,嘴巴张开大嚎出来,今日之事和往日的种种憧憬让他悲痛不已。他的世界第三次崩塌了。他就那样躺着,有柔和的阳光抚摸着他。可能是感受到了足够的温暖,你认为他将一蹶不振时,他像前两次一样坚强地站起来了,直接回家?面对热情的众人怕又会勾起悲伤。所以他直直的往三弟的学校走去,还在路上给三弟买了一颗棒棒糖。第二天,整理好心情的孝先去到了二娘的家里,给她讲清了原由。二娘叫他也出去闯闯,然而他把弟弟们放在了首位,他舍不得把他们交给二娘家里看管。二弟将要升入高中,三弟也将升入初中,他有压力,也有动力——两个弟弟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懂事劲。

  幸运的是,采石场的老板也看重他,已将一个采石班交给他负责,读过几年书的孝先,能力是有余的,现在,多的心思也去到了工作上。明事的媒人们,大都来过孝先家,但都被他好言拒绝,他的世界太小,心里还是只有那一个人,渐渐的,这事儿也就被采石场上的尘土掩埋下去了。时光在叮叮当当的采石声中流逝。二弟成了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去了北京读书,三弟也因为优秀的中考排名,去了市里读高中。有大哥当榜样,他俩在学习上勤奋有加,平时生活中也受人喜爱,替大哥减少了很多负担,光二弟的奖学金都可以让大哥少背一两个月的石头。连采石场老板都知道孝先的两个弟弟有大出息,在他们寒暑假的时候还会叫他们来算算账目,帮着给工人发发工资。孝先的心里也美着哩。采石场因为常年的开采,竟也到无石可采的地步。采石场老板就把工人们的工资结算好后,都打发回家去自谋生路。孝先离不开父母留下的房子,和已经不常回来的两个弟弟,便拒绝了采石场老板让他去别的县上的采石场当大领班的好意。做出这样的决定,对于别人来说是不太可能的,大领班已经不需要自己出力和石头打交道还可以有不菲的工资,孝先则是无论怎样都放不下这个家。家里变得格外冷清,平时两个弟弟在家读书学习时,孝先也插不上话,可看着他们,孝先就足够高兴,这下才发现寂寞上心,如此难耐。地里的活做完后,孝先时不时就到二娘家里去帮忙。堂兄弟们和他不同,看着母亲身子还硬朗,都出远门,归家是少有的事。

  一天,二娘去到孝先家里,准备叫他帮自己挑几旦粪来浇菜,最近腰疼得实在是厉害。在门前,二娘就听到一个大概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大声哭泣,进门查看,眼前更是一黑。孝先眼疾手快接住了二娘,二娘这才缓过神来,拉着孝先去了他父亲得房间,大骂他,你对得起你天上的父母吗,和人贩子做买卖。孝先慌忙解释,说是一个外县五十多岁的老汉,因为家里已有好几个男丁,无力再供养一个小女儿,才有将她送人的想法。孝先想到自己父亲的不容易,便动了恻隐之心,在街上答应这个老汉,把孩子带回了家。听完后,二娘还是不停地骂他笨,怎么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,谁知道这个孩子是从哪来的呢?

  二娘生活在世上的经验还是更多,孝先确实被这老汉所蒙骗。其实,是这个老汉和人贩子做了买卖,但又出不起多的钱,这人贩子只从别的地方偷了个女孩来。因为胆小又是个女孩子,老汉又不得已将她远送于人。小女孩边哭边喊着,爸爸妈妈不要我了,爸爸妈妈不要我了。原本人贩子是冒充爸爸朋友骗她去走亲戚,但是接连去过两家陌生人家,都没有见到父母,她就以为是爸爸妈妈不要她了。小小的她根本不知道发生的事情非常严重。听到这么一句哭嚎,二娘的心也和孝先一样软了下来,不再计较,只顾将小姑娘安抚下来。二娘见状又将小姑娘先带回自己家住着,她心里总是不踏实。孝先心里也不好受,在那个谎言里,他同情这个小姑娘,冷静下来之后,发现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去解决。短住几天,可以让二娘帮着打幌子,时间长了,难免引来流言蜚语。就这么着吧,孝先心想,就让他们说去。

  过了几月,到了年底,小姑娘一直住在二娘家里,孝先出钱,二娘出力,没有亏待小姑娘半分。当然风言风语四起,有说是孝先买来的,有说是孝先和他们娘一起买来的,还有说是从路边捡来的,,,,,,总之,人的嘴巴是这个世上最锋利的武器,就这样一刀一刀的划在二人的心上,可一看到小姑娘笑,二人也就跟着笑了。。二娘的小儿子回家后,见到家里多了个小姑娘,问清可母亲后,通过他在外的经验,做出了最正确却略失情义的判断。他直接去到镇上的派出所报了案,没和二人商量。他将母亲告诉他的事又全部给警察们说了一遍。通过多面联系,警察逐渐查明了这件事。就这样谎言才被解开,小姑娘又哭哭闹闹的回了自己的家,她已经舍不得哥哥和奶奶了。她的父母也是明事理的人,走前不忘感谢他们二人。二娘和孝先因为警察的参与,依然感到后怕,过了几天才恢复过来。恢复过来后,二人心里又不免是一阵失落。孝先两个弟弟否回家后,他很快走了出来,但二娘还是在儿子得多次开导下,又去女儿家里住了几日,才习惯下来。

  

评论